第25章 出海(1 / 2)

三天后,海口的码头,校尉营的人依旧一身运货走镖的镖局行头,在几艘船舶与岸上来回的搬运着货物。

其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个子高挺,身材健壮,皮肤许是因为常年在海上工作的原因,这皮肤是古铜色还发着油亮的一会儿操着南方海口本地口音,一会儿又操着京都北方口音,有时还会夹杂几句听不懂是哪里口音,他站在船舶上指着方向扯着嗓子告诉校尉营的弟兄们往哪里走,货要怎么放。

这期间他总是一副微笑的面孔,偶尔还会和校尉营的人开上几句双方都听得懂的方玩玩笑话,只是人却一直都在观六路听八方。

这个人就是“南北腔”,名字的由来不言而喻。他叫苏小宝,只是因为名字实在比不上他的外号响亮所以鲜少有人知道。

而他,也是梁成山最得力干将,没有之一。

说到这“南北腔”就不得不说这梁成山,梁成山是聂青阳亲兵营的一个队长,当年聂青阳还在的时候也是很喜欢梁成山的。

当年梁成山还是个半大的孩子,父母因为家乡遭了灾,都早早的撒手人寰,只留下了梁成山和才刚学会走路说话的妹妹,为了生计也为了养活妹妹,这梁成山不得不去偷。

那天,聂青阳刚好从军营里练武回府,因为聂青阳衣着干净身上衣服料子看起来也不是穷人家的穿的,路上便被梁成山盯上了。

可就在梁成山脏兮兮的小手刚刚碰到聂青阳的钱袋时却被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给钳住了,梁成山无论如何拼命挣脱都是于事无补。

本以为会被狠揍一顿然后被卖成奴,可聂青阳却回到府里拿来干净的衣服和食物都给了梁成山,并很和蔼认真的问他是否愿意和他一起习武从军?

梁成山盯着聂青阳半晌没有说话,只是他能感觉到,这个人或许就是能改变他一生的人,跟着这个人,自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最起码不会再为了吃而整日发愁,最关键的是妹妹也能得到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成山拜见大人!”这是梁成山第一次郑重其事的给人下跪,距离上次他下跪还是爹娘被埋进土里的时候

“是将军。”

梁成山甚至连聂青阳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就答应了会跟着对方。

在听到聂青阳说自己是个将军时,梁成山看着对方的眼神坚毅果敢,仿佛他在看着一座巍峨的山,安静而陈静,高耸又庄严。

梁成山也是在那个瞬间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成为像聂青阳这样的人,做一座同样伟岸的高山,屹立不倒!

后来这梁成山在军营里吃苦耐劳,敢打敢拼,更是跟着聂青阳学了不少武艺,几年行军打仗下来,便已经做到了聂青阳的亲兵小队长。

只是好景不长,聂青阳战死沙场更是背上了叛国者的名声,虽然没有坐实罪名,可曾经赫赫有名的战神大将军威名俨然不复存在,梁成山曾多次听到别人议论聂青阳的死,语言甚是轻蔑,嘲讽,鄙视。

梁成山的心凉了,深深的替聂青阳感到不值。聂青阳堂堂的一国大将军啊!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为的就是这样一些人的安稳日子?!

于是,梁成山在聂青阳身后事办完后便落寞的带着妹妹离开了军营,离开了那个曾经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的一座伟岸大山

直到聂欢被老皇帝封了个形同虚设的献王,梁成山终是不放心的亲自回到京城看看。

那时,几年没见的聂欢已经是个只与梁成山相差一头高的少年了,少年青涩而坚毅不屈的眼神仿佛又让梁成山看见了当年的那个意气风发,沉稳内敛的聂将军,眉眼神色,处变不惊的沉着,实在太像了!

与年少的聂欢交谈之下,梁成山更是欣喜,这少年除了长相性格心地颇与当年的聂青阳相像,只是那羸弱的身体实在是不像聂将军的半点儿

于是留下充足的银钱和联系自己的方式便又离开了京城,之后的日子里也与聂欢时常书信往来,后来方知晓聂欢一直有意要彻查父亲叛国一事的真相,要为父亲沉冤,这梁成山才开始与聂欢密切联络起来,大有相助之意。

这次得知米行之事原委后,梁成山更是直言,有任何需要自己的地方尽管开口,他梁成山定竭力相佐!

于是,到了海口也正是梁成山的地盘,聂欢第一时间给了梁成山书信,待有需要时以备不时之需。

当铁凌天铁统领为粮草渡海之事心有余悸,重新谨慎寻找合适靠谱的船队时,聂欢便提到了梁成山,说自己去闽塔会出现在这里也是为了要见见海口的老友,而这老友也有海上的一支海上队伍,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回道码头没有。

答案自是肯定的,而梁成山也自然而然的答应了帮忙运送这批粮草。

码头上船舶很多,大大小小的船舶把码头排的满满当当,有装船的,有卸货的,有给船队检查给船员结算银钱的,大家也都是各忙各的,好不热闹。

很快粮草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