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食客来品鉴(1 / 4)

看着河雨柱一头雾水的样子,他们也没多做解释。

那些老厨师们一眼就认出了烹饪手法,但第二天还是带着河雨柱回到峨眉酒家重现烹饪。

接着,王福荣邀请了餐厅经理谢经理,以及两位既同行又懂吃的食客来品鉴。

他们微微颔首认可,这已经是相当好的评价。

河雨柱凭借残存的记忆勉强维持半专业的烹饪技能,虽然普通食客还能蒙混过关,但对于资深食家来说,一筷子就能尝出不足之处。

对此,王福荣并不介意,自己动手另烹一份酸菜鱼。

同样的配料,相同的工序,在美食家试过后,一致向王师傅竖起了大拇指,并向谢经理点头。

这就是他们的肯定,菜品得以入选峨眉酒家菜单上。

这也是历年来的老规矩,行里的资深美食家都承认,若峨眉酒家能在主菜单上列出这道菜,那就意味着得到了认可。

要不然自己随意添加只会引来同行嘲笑,会损害川菜的形象,还得赔罪道歉。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因地域而异,大概只有那些底蕴深厚的大都市,才会保留更多古老的规定!

至于优劣,众说纷纭,不过绝不会有那些声称卖牛肉面的店家,宣称数年才用一头牛的这般情况。

待美食家们都离去后,谢经理走了进来。

他先和王福荣商议,接着在门外等待,邀请河雨柱进入屋内。

王福荣似乎在思考,过了片刻后揉了揉脑袋,然后对河雨柱说道:“柱子,你知道吗,经理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这道菜列入峨眉酒家的菜单!可是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河雨柱有些不解:还有什么其他含义?师父想要的直接用就可以了,又不是他发明的,他并不依赖烹饪技艺为生。

他正打算回应,王师父察觉到他的困惑眼神,便知道孩子可能不明白这些事情。

于是解释道:“柱子,当初跟随我学艺,我们的关系还好办,毕竟你是的儿子。

但是你毕竟欠了谢经理一份人情!”

这番话让河雨柱明白了前因后果:没错,如果没有谢经理点头同意,就算王师父肯收他,也没有学习之处啊。

虽说是情面上的事,但也得看对方是否愿意。

要是谢经理不愿,尽管当时师父心里或许会有点失望,但他也不会因为收个 而得罪老板。

虽然对河雨柱来说相当于白工作了三年,但是在老人眼中,他还未正式出师就离去了两年,这就被他们视为没有完成全程学徒,不算是真正的厨师。

想通了这些,河雨柱抓了抓头,笑着说:“师父,我知道错了,一切都听您的!”

王福荣看着他的悟性,笑逐颜开道:“好,那你出去,我跟谢经理再聊聊。

放心,师父不会亏待你的。”

“嗯!”河雨柱爽快地回应。

随后王师父在谢经理的感谢声中离开办公室。

河雨柱默默跟在后头,等两人离开餐馆有一段距离后,王福荣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河雨柱。

河雨柱惊讶地问道:“义父,这是什么意思?”

回家路上,当着河大清的面,河雨柱打开信封,数了数,竟然是一百万!

河大清叹了一口气,先是摇头,紧接着点头。

接着苦涩一笑说:“你师父待你不薄,这一百万算是帮你还了谢经理的人情。

柱子,你知不知道,我们谭家的传统,即使菜品失传,我也绝不收徒?”

对此,河雨柱略有所知,”这是我们河家的传统秘术?”

河大清点了点头,”以前前辈们都习惯保留一部分不传,传授七分留三分的手艺。

而在我家,每样都被完整地传承。”

在外界修行技艺的磨砺中,那些缺失的部分,就得我们一生去追寻探索!有的找到途径,有的人则另寻它途!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师承门派。

因此,对你的师父而言,他确实在悉心教你,但从工匠的角度来说,将自己的技艺用以盈利,这就等于是让祖上蒙羞了啊!”

尽管河雨柱对这个说法不甚赞同,但他深深体会到河大清对待技艺传承的庄重与严肃态度,内心的思绪不由得变得沉重。

至于传承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培训班孰优孰劣的问题,河雨柱并未深究答案。

他只知道在后世,学徒只能从师匠那里学习;品牌价值则全凭金钱堆积而来,而在他所处的时代,品牌的口碑和传统是靠口口相传积累的。

无论是全聚德、便宜坊,还是同仁堂,或者是内联升制鞋和六必居酱菜,都无疑是传家宝一样的事业。

因为它们能让普通百姓感到满足与安心。

然而,后世的很多品牌,似乎等同于 ,引发争议不断。

对于这一切因果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