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抵达(2 / 3)

柴火做饭了,但是炊事班战士们并没有停手,而是又在小坑的周围再挖出三道细长的勾缝。

这让李东来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明显是多花费功夫嘛!

正好,刘抗战扛着一袋子大米走过来,李东来帮他将大米放在木柴上,提出了这个疑惑。

张抗战笑道:“呵,别看你对实验室精通,对野战那是一点都不懂。”

李东来掏出烟,散了一圈,笑道:“不懂,这不是请教你嘛!”

张抗战用火柴点着烟,深深的吸一口,吐出一大团白雾,笑道:“你应该知道,生火烧菜会冒烟,而在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暴露自己。”

李东来点点头。

张抗战继续说道:“这些勾缝就是灶台的散烟通道,还要在上面铺上树枝等,这样能让散烟更加充分,最后还要在树枝上洒上水,这样一来,几乎就能够做到无烟的效果。”

“果然高明!”李东来听完之后,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不高明不行啊,我们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知道在战场上,只要稍有疏忽,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张抗战长叹一口气,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充满了遗憾。

李东来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放心,咱们现在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威风,敌人再想找事,就得掂量掂量自个的分量了。”

两人说话的时候,锅灶已经挖好了,炊事班的同志在锅里倒上清水,然后开始点火。

果然,锅灶产生的烟雾经过树枝和水坑的双重过滤,能够飘出来的已经近乎于无,只有站在旁边才能看到。

由于是野炊,食物很简单,就是煮棒子面粥,粥煮的很稠,里面洒了点青菜叶子和一些盐花,吃上去味道倒是不错,也很垫肚子。

李东来蹲在地上,抱着搪瓷碗很快就干掉了一大碗,满意的打了一个饱嗝。

而张青翠和那几位教授同志似乎有些难以下咽,只是吃了几口便喝不下去了,看向旁边的刘同问道:“刘队长,你们就没有点铁罐头之类的?”

“罐头?没有!”刘同摇摇头。

他身后的张抗战似乎看不惯教授们的做派,笑道:“同志们,这些食物已经算是很丰盛了,有棒子面,有青菜,有水,也就在国内你们才能吃到。”

“想当年,在北面战场上,各种物资都十分紧缺,我们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点炒面粉,炒黄豆之类的干粮,有时候连干粮都没有,只能吃野菜。”

张青翠和教授们闻言,神情顿时尴尬起来,端起搪瓷碗埋头大吃起来。

....

一路上并没有波折,车队顺利抵达常春。

此时正值上午,车队在繁忙的街道上很是显眼。

不用车队鸣喇叭,大街上的民众都纷纷分开一条道路,让车队通过。

常春光学所明显已经接到了通知,当车队停在光学所前时,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装,胸前别着徽标的老头便大步迎了上来。

作为此次常州之行的领队,李东来率先跳下卡车,迎了上去。

“您好,我是京城大学的李东来。”

“李东来同志,你好,我是常春光学研究所的董明山所长,欢迎你们的到来。”

说完,他抬头看了看后面庞大的车队和全副武装的保卫人员,充满歉意的笑了笑:“当然,也请你们能够理解,我们常春光学研究所,并不是故意刁难你们,而是电子望远镜实在是太重要了,不适合送到京城去。”

“理解!”李东来同他紧紧的握了握手,笑道:“我们这次的实验,可能需要花费二十多天的时间,此行有两百多人,就叨扰你们了。”

董明山闻言顿时愣住了,脸色也难看起来,拉着李东来的手,小声道:“东来同志,住的地方我们倒是能够提供,我们研究所有一栋刚建好的宿舍楼,可以让你们的人先住在里面,我们可以帮忙添补一些被褥之类的。

….但是吃饭问题,就比较困难了,你也知道,像我们这种研究所,每个月上面拨付的粮票和钱都是固定的,那你们一下子来了两百多人,这实在是养活不起啊。

李东来拍拍他的手,笑道:“您放心吧,我们只要有住的地方就足够了,此行之前,大学里拨发了一批票券,足够我们这些人用的了。”

“有票券啊?这就好,这就好。”董明山悬在喉咙眼里的心,这才放进肚子里。

提出让人家来常春的是他,如果对方真的耍赖皮,让他供应吃食的话,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把研究所的家底都拿出来了。

总不能让京城来的同志饿着吧。

看来这位名叫李东来的年轻人考虑得还挺周到的。

董明山这会也为刚才的轻视感到懊悔,刚才见到李东来的时候,他觉得京城大学简直是胡闹。

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怎么能担得起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