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神秘太子(1 / 2)

当今陛下东方正阳有两子两女,长子东方昊,德妃所出,封为梁王,因为性格耿直被皇帝不喜,发配去边疆戍守;次子东方旻乃皇后所出,封为齐王,在朝中炙手可热,被认为是太子的有力竞争对手。

那现在的太子又是哪里来的呢?当今太子东方晏是已逝先皇的儿子,是当今皇帝东方正阳的侄子。

先皇功勋彪炳,喜欢御驾亲征,死在与南蛮的一场恶战中。他死后,因为当时的太子还只有八岁,年纪太小,无力主持当时混乱的朝政,官员们便拥立他的叔叔东方正阳登基为帝。

当时朝廷中一帮誓死效忠太子的老臣因为东方正阳答应即便他登基也是代管朝政,不会废除太子,等侄儿长大之后,会把皇位传给他,这才让那帮老臣松口。

但是,谁能轻易舍下皇位,不传给儿子要传给侄儿,当上皇帝后,东方正阳就开始视东方晏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过,他不需要自己出手,皇后跟齐王,还有投靠他们的那些臣子,就处处针对东方晏。

小小年纪的东方晏,继承了他父皇的聪慧,吃过一次亏后就开始主动上奏请废太子,称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他主动这样做,东方正阳又不能废了他,所以就驳回了他的请求。几次三番难以辞去,东方晏就称病闭门不出,一直在深宫里躲着。

但是,即便是这样,东方晏还是难逃被陷害的命运。

东方晏十岁的时候,大周和南夷再次开战,大周兵力不足,要跟北夷借兵,不知怎的,北夷提出,要大周将太子送去北夷都城做质子,才肯借兵。

这正好中了东方正阳的下怀,他一边痛哭流涕,假装心疼侄儿要去受苦;一边对他晓以家国大义,引经据典,告诉他身为太子,必须能承皇冠之重。

言下之意,就是要他必须去。

大敌当前,东方晏也无法拒绝,站在他这边的老臣也无法拒绝,即便他们知道,这件事也许是有人故意设计的。因为后来唐宜跟东方晏一起分析过,这件事跟东方正阳应该脱不了关系。

质子岂是好当的,史书上多少质子惨遭折磨,横死他乡。以东方晏的身体,他走这一遭,有极大可能会死在那里。

东方正阳这一招,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借到了兵马,又除去了碍眼的侄子。

这件事本来跟当时的唐宜也扯不上关系的,因为当时唐宜也只有九岁。

不料,在距离送太子启程还剩五天的时候,北夷使者却又突然改变了要求,那就是要换齐王去做质子。

这一改变,可就掀起轩然大波了。首先,皇帝跟皇后就气得七窍生烟,皇后直接要抹脖子上吊,说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被送去送死,她就不活了。

皇帝本人又怎么舍得,他派锦衣卫各种调查是谁在暗中唆使了北夷使臣,让他们知道太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显然他这是病急乱投医,这事,在各国之间,哪里是什么秘密。可是,就因为君王之怒,还是有很多人受牵连被杀了。

当家国之义轮到要自己的亲生儿子去承担的时候,伪君子们就又想方设法推脱了。当然,也有一些阿谀奉承之辈这时候就开始急君王之所急了。

其中,最为出力的就属当时还是户部员外郎的唐富春了。

他给皇帝出了个主意,说自己的长子与齐王年岁相仿,愿意让他假扮齐王,代替齐王去出使北夷。皇帝自然是欣然应允,又使了个计策,说动北夷使臣,让他们要求让太子和齐王一同前往,兄弟俩好有个伴。

因缘际会,最后竟然变成了唐宜和东方晏一起去北夷当质子。所以,他们两个的情谊也实在两年结下的。

因为东方晏毕竟是尊贵的太子,唐宜则是臣子,在北夷的时候,唐宜也替东方晏扛了很多毒打、责骂,还有明枪暗箭。

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唐宜,东方晏肯定很难活着回来。

唐宜的身体之所以那么差,不单单是他的继母在他来时拿走了他所带的药品,更是因为他还要保护东方晏。

但是正因为是这样,唐宜成了东方晏最信得过的兄弟。他们两个曾约定,要是有命回到大周,一定要让害过他们的人都得到惩罚,让朝堂上的恶人都被绳之以法。

也是因为在北夷的那段时间,唐宜觉出东方晏品行俱佳,比那小小年纪却阴险狠辣的齐王仁善不知几何,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助他登上皇位。

这些年来,他们一个隐藏于深宫,一个苟延残喘于朝堂,却是一日不曾忘却当初的誓言,一直在暗中携手,要找到齐王作恶的罪证,扳倒齐王。

他们甚至怀疑,先皇的死也不是意外,还在调查当中。

至于皇帝跟齐王为什么还要留太子一命,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太子也中了跟唐宜一样的毒,活不了多久了。

所以,根本不用他们费心去杀人,只要等着就好了。

而这次,东方晏那边来信,告诉唐宜,上巳节宫宴那日,他要出手试探皇帝,与杀害先皇一事到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