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临清点兵(1 / 3)

傍晚时分,等朱植再回到鲁王府,朱大能也带着两个小美女赶到了王府。

听说朱植刚去了孔庙,这两个白嫖怪也叫嚷着明天要逛孔庙,反正他们现在傍上了个不缺钱的王爷,不嫖白不嫖,嫖了也白嫖。

朱植便说道:“好!看你们这么娇小可爱,明天给你们送给孔家当丫环去!”

这才吓得两人总算安分了些。

二月初五,朱植又把人马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由张信换下大能,还是带着两位美女和两名护卫向东,看了孔庙后再到济南府,寻找郭镇和那三个社长,然后转往莱州会合,准备渡海去辽东。

至于愿意去辽东的贫苦人家和工匠,辽王让鲁王给每户发上二两银子作为到莱州的盘缠,派几个护卫跟着,必须在二月二十日前赶到莱州,过期不候。

朱植本人带上大能及几个护卫这一路人马,继续快马加鞭,不到两日,便于二月六日晚进了临清军营。

临清地处山东大运河和卫河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要冲。

自老朱兴兵北伐蒙元以来,大明就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向长城一线运输粮饷和兵源的军事堡垒,常年存储军粮二十万石以上,又建有步、骑两大营,定期为大明训练新兵。

此时军营里五万新兵大多被冯胜带走,只剩下给杨文留的六千步兵。

朱植进了临清军营后,故人重逢,自是激动无比,当晚和诸将把酒言欢。

次日一早,辽王就在杨文和张石的陪同下检阅三军,发现大多都是十五、六岁的幼稚面孔,有的估计还不到十四岁,鼻涕在寒风中流得老长,比盛庸当初在应天府召的兵差远了。

他有些无语,这就是他便宜老爹、贵为天子的朱元璋给他的歪瓜裂枣兵!

杨文接受这些被挑剩下的六千新兵后,把这人马简单分成了四营。张石、平安兄弟,再加上他自己,各带一营一千五百人,每营分成十五队,由老兵担任队长。

杨文带来的七十名老兵也算是勉强够用。

六千新兵是年前秋收后所募,都是穷苦人家没饭吃的孩子。杨文、张石到了之后,发现一个个面面黄肌瘦,连扛枪拾盾都费劲,也不敢搞太大强度的训练,先用辽王给的钱补贴伙食,让士兵们天天有肉吃。

五、六天后孩子们活泛起来后,才开始逐渐强增体能训练强度。

十天之后,他们就能跑上十来里,无人晕倒,有了些兵样。

唯一的问题就是每天要贴钱买肉。牛、羊肉一斤十五文左右,每个兵每天吃半斤,一天三千斤牛、羊肉,就是四十五两,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三百多两银子。

好在辽王给的钱足够多。

至于新兵们的训练内容,除了体能训练基本一致外,大家也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

平安兄弟两营人马分别练的是长枪和刀牌,杨文和张石两营人马练的是火铳操作。

张石和其他三人又不一样,整天不是走队列,就是练刺杀。军容最整、杀气最盛,大家也不知道到了战场是否实用。

大家还是在搞一军两制!

看完军容,朱植便开始文考武教。

文考很简单,只有两场。

第一场是背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华夏优秀的军事家历来重视军纪建设。

曾大帅组建湘军时,曾经专门编写了《爱民歌》,广为流传。毛教员在井冈山高举红旗时,也借鉴《爱民歌》,结合农村军事斗争实际,总结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本内容,最后改编成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后世有第一红歌之称。

早在王府时,朱植就嘱咐朱大能抓军纪要从娃娃开始,等成了兵痞子、兵油子,再教育就晚了,改造很费劲。

张石在临清练兵,也是从军纪开始。因此,临清军营的这批新兵军纪基础还是不错的。

朱植随机挑了几个新兵上台背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多能背出个八、九不离十。

文考第二场是背出大明一京十四省的名字。

这是还在王府时,朱植就要求铁炫他们,结合扫盲给老兵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础课。连大明各省都不知道,谈何爱国?

所以,朱植要求新兵必须熟知大明一京十四省,尽管这时的贵州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个省,但也建立了省级军事机构:贵州都司。

随机抽出来的新兵们大多能背出十来个省的名字,结果也让朱植很满意。

看来随杨文、张石来的老兵们还是用心教育新兵了。

接着是武教项目。

第一场是体能。新兵们每队推选两名选手进行举重、单双杠和俯卧撑四个项目的比赛。每个项目取十名优胜者。

第二场是摔跤。这是临清军营借鉴与蒙古人作战经验新增的项目。杨文和张石到了后,也是大力推广。比赛时由每队新兵推选两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