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遥控辽东(1 / 2)

和后来那个号称情歌王子的活佛相反,清瘦白晰的小辽王白天是秦淮河最大的情郎,晚上是应天城里最忙碌的亲王。

太子下葬前后,光是郭镇带回来的信,就让他消耗了不少脑细胞。

郭镇其实很早就从辽东赶回来了,除了想念永嘉公主母子外,也是应郭英之命回来悼念太子的。

他还顺便给辽王带来了不少书信,铁炫的、蹇义的、黄湜的、张石的、吴杰的、易信的、盛庸的的……几乎每个项目经理都有重要项目进展情况向辽王报告。

夜深人静的时候,辽王就让曹楚材这个大秘书拣重要的念给自己听,结果又干了一件让老朱瞠目结舌的大事,让老朱更坚信这臭屁儿子是治国理政的好材料,更不想放他走。

一日,曹楚材给辽王念到:“张石指挥使报告说,因帖木儿派兵攻入印度,抢走乌兹钢,并炸毁了当地矿山,辽海水师护送沈家船队到印度后并没有采购到乌兹钢。婉清建议从河西永昌运镍矿回辽东冶铁代替锰矿……”

辽王指示道:“乌兹钢没了就没了,也不需要万里迢迢从河西采镍矿。我记得,辽东现在的辉发部落领地附近就有高品位的镍矿。对了,西域不是抓回来好几千俘虏么?你让张信组织好人力,掘地三尺寻找就是了!你再告诉吴杰,可以护送沈家商船到西洋的狮子国,那里也有乌兹钢。”

曹楚材瞪大眼睛瞅着眼前的辽王,意思像是在问:“这还是人嘛,怎么连哪里有乌兹钢都知道!”

当然在他心里,辽王早就不是人了,而是神。

曹楚材继续念到:“张石指挥还报告说,今年辽东夏季雨水偏少,适合秋冬季节建筑大坝围堰。如果放慢沈阳建城的速度,集中辽东水泥和钢材,可以先在浑河中游南岸筑六到七米高的大坝。等明年天春后再逐次修高到十米以上,后年再拆除围堰,修建浑河北岸大坝,重新规划沿河两岸工厂……”

辽王指示道:“不要念了。张指挥是个修建水坝的奇才。你回信给他,就说‘你办事、我放心。’本王再从朝廷帮他协调一些工匠和人力。”

曹楚材继续念到:

“张指挥还报告说,罕东从西域逃回哈拉温山后,怂恿哈拉章和纳哈出旧部以及福余、朵颜卫部分人员造反,乘长春兵力不足,袭击了黄龙府群牧所和长春左屯卫。”

“黄龙府屯守人员撤入黄龙城,损失不大,但军马厂的马匹和周围的庄稼损失严重。”

“罕东还袭击了长春前屯卫,幸亏被锡伯王及时发现,联合易信带领的水师予以击退。”

“罕东残部现在逃入朵颜卫牧地。张指挥正从宽甸和辽阳两地调兵追剿,但是需要征得宁王同意才能进入朵颜卫境内……”

辽王指示道:“回信给张指挥,干就是了。宁王和大宁都司那里由靖江王协调,京城这里由本王协调。”

曹楚材继续又念到:“易千户报告说,自去年以来,吉林船厂已造大小船只三十余只,他带领辽海水师一部沿松花江航行,经扶余,抵松原,东下金国故都会宁府,最后到达混同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其间方圆数千里,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大小一百多个蒙古、女真及其他林中部落相继归附……”

“什么?一百多个部落?”辽王心里突然一惊。

他连忙把易信的信从曹楚材的手中夺了过来,反复看了几遍,仍然对易信的报告内容震撼不已:“这易信真他妈的能整,一下子新收一百多个部落!”

见辽王迟迟没有说话,曹楚材继续念道:

“易千户请示及时新设一些羁縻卫所进行治理,并修建从开原卫到吉林卫的运河,彻底打通从辽河到松花江的通道,方便辽海水师千里转运兵力和物资……”

辽王还是没有作出回应,曹楚材只好继续念道:

“黄长史报告说,自去年以来,内地百姓不断到辽东投亲靠友,又有蒙古、女真及林中蛮夷归附,除开山东管理辽阳各县,辽东人口已达百余万人,汉人登记在册已达十三万户,六十余万人,归附番夷仅登记在册十二万户,四十余万人,另有隐藏林中诸夷不计其数。”

“黄长史希望殿下速速请示朝廷尽快建省,多派官员前来治理,教化诸夷,另继续内地移民辽东,增加屯田,以防诸夷尾大不掉……”

辽王这时才说道:

“看来这离开一年多,辽东各项建设还是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关内移民速度有所下降,离当初定下的登记户籍四十万户、两百万人的建省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黄湜马上要调到甘肃去了。你告诉张信,一定要把沈阳给我管好,辽王府由靖江王负责,必须确保辽东人口每年增长四十万人以上。”

曹楚材正要继续念下去,辽王却说道:

“算了,先重点把易信的报告研究一下。辽东形势再次发生新变化,新设卫所、开凿运河、新增屯田、进剿罕东残部,加起来又是一盘大棋,必须要成立新的指挥机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