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北大荒那些年(十)(1 / 2)

菜还好说,随意撒点菜籽都能活,但养殖家禽……哪来的人手?还不如打野味捡野鸡野鸭蛋靠谱。

他们只能说:“时间紧,任务重呀。”

自家战士苦点累点也没啥,他们是为祖国奉献,不该太计较个人得失。

想想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他们一口雪一口炒面不照样打敌人!他们这条件已经很好了嘛,只是暂时没肉少蔬菜,等坚持过这段日子,一切就好了。

他觉得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

这下问题又绕回到原点,机械化,提高生产力,也就是宋今寒提的用拖拉机开荒。

同为尖刀营的领导班子,耿豹和张志刚也不好明着拒绝,不然就跟他们俩合伙排挤新人一样,但垦荒的步伐坚决不能停。

耿豹可是在师部的动员大会上打过包票,一千亩的口号已经喊出来,那就必须完成。

所以开荒必须放在第一位。

他和张志刚打着眉眼官司,最后,民主投票,二比一通过了分工竞赛的方案。

队伍三分,一连归耿豹,二连归张志刚,三连自然跟着宋今寒。

其实,事还是那么个事,但就是换了个好听的说法。

看似各干各的,实际上还是两人联手把宋今寒给撇开了,还美其名曰照顾宋今寒,把那些技术人员都给了他。

“垦荒竞赛?”

云汀兰噗嗤笑出声,她不信宋今寒是被他们排挤了,反而像是他在后面悄无声息的推动这事,就是嫌那两人桎梏他的手脚。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他就是想甩开他们。

“北大荒十年九涝,他们那样开荒,速度是快,但隐患大,没有排涝沟渠,一旦暴雨连天庄稼被淹,所有的努力全白费。”

无用功他不爱做。

但那两人不信他,固执的认为去年没事,今年也该把重点放在开垦上,盲目追求数量,根本不把他说的排涝渠道放在心上。

云汀兰叹气,怎么说呢?侥幸心理嘛,是个人都有。

那些沟渠的设计图她看了,工作量确实巨大,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成,若是兼顾沟渠,只怕尖刀营的开荒总数要垫底。

去年的顺风顺水,让耿豹和张志刚有些飘了,根本没意识老家和北大荒的不同,还在拿老经验说事。

是,他们当兵前都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但北大荒和他们老家不一样。

不能只看到这里土地肥沃,还要看到这里地势低洼洪涝频繁。

他们也听过这里有水患,但没亲身经历过,根本就不放心上。只记得去年没有开沟挖渠也获得了大丰收,忽略了那些田地在半山坡的事实,反而坚定了不修排涝渠道的想法。

可问题是,今秋明春的规划中,那些待开垦的荒地都在低洼区,若真像他们那样盲目乐观只追求垦荒数量,几乎能预见明年的所有辛苦都会打水漂。

可奈何,不听劝呀!

这样一切割,到时责任就是他俩的,反正宋今寒是摘了出来。

想到他们喊的“一千亩”口号,云汀兰只觉头皮发麻,这可是全靠人力拉犁呀,饶是她如今力气大,一天下来肩膀也疼。

她迫切希望拖拉机上线,就问宋今寒:“用我帮着修理拖拉机吗?”

其实不用,但宋今寒看着她红肿的肩膀心疼,便点头,技术人员总是能轻松点。

这是一个讲究大局观,无私奉献的时代,他们作为第一代开荒人,没有任何外力可借,全靠人拉肩扛,一铁锹一镐头的人力开垦。

谁都别想搞特殊化。

帮着修理拖拉机,算是最轻松的工作。

但人说是报废的拖拉机,那就是报废的拖拉机,不带一点水分,云汀兰自己检查一遍后还让凌溪帮着扫描。

结果一样!

真的是只有框架能看,里面的发动机要修,各处零件不是坏就是缺,生锈的情况都算好的。

别看一下子弄来三辆拖拉机,都整合不出来一辆完整的,型号不同没法强融,云汀兰和宋今寒相顾无言。

远比预料中的棘手,没有零配件如何去修?

最终两人决定分工合作,宋今寒带着三连的人挖排水渠,云汀兰带着几个技术人员修理拖拉机。

一通狂拆后,能用的不能用的,先给区分开。勉强整和出一个拖拉机雏形,再用搜罗来的零配件,先修好一辆拖拉机,安抚住大家的不安与焦躁。

这也不能怪三连的战士心境差,一连二连的人没事就爱来瞧热闹,尤其是那个耿亮,碎嘴子一个,张口“趴窝”,闭口“瞎耽误功夫”。

又有荣誉栏上每日成果汇报,一连二连已经垦出几十亩,优秀红旗在他们两个连队轮流挂,只他们三连垦荒总算仍是个位数,这自然让习惯了“争优创先,不落人后”的战士们,心里很不舒服。

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