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北大荒那些年(四十九)(1 / 2)

到家时,宋今寒和徐建民都在,手里拿着锥形钢筋棍、镢头、铲子在那挖井呢,旁边堆着青砖。

云汀兰有些诧异两人的执行力,早上才说打井的事,这么快就提上了日程?

周围看热闹的人都说,“费那钱干啥,去湖边挑水又不远,几步路的距离。”

可别了,洗衣服做饭淘菜都在一个地方,尤其是扎堆的洗屎尿片子。云汀兰见过几次后,心里多少有点膈应,以前做饭用的水都是空间里的水。现在徐建民过来的勤,再糊弄不是那么一回事。

别看这边水资源丰富的很,随便哪个地都能挖出水,但水质还是有区别的,宋今寒选的那个地,是凌溪检测出来的甜水区。

帮忙的人不少,晚上,凌溪炖了一只大雁,香辣鲜香能馋掉人舌头,有那舍不得吃的就给他用碗装好,让他带回家。

真正耗费心思的是上面的压水井装置,宋今寒在总场作报告、传授寒地水稻种植经验之余,人也没闲着,弄来不少零件。

井口处用百十斤的石头凹槽水池压着,孩子打不开,要是想淘水井也能移动,安全方便。

再在凹槽上安置手摇压水泵,颇费了他们一番功夫,但压出来的水甘甜好喝,三伏天用冰凉凉的井水冰镇一个西瓜,吃起来甜爽,那叫一个美呀!

徐建民眯着眼,要他自己,才不费这心思,但现在,他摸摸身上的新褂子,嗯,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秋收在即,田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致。

最让大家高兴的是,他们农场今年不单收成好,还比去年早熟了一星期,这让他们抢收时更从容。

徐建民站在高台上拿着铁皮喇叭做动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为了ang和人民群众,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不图名,不图利’的精神,咬紧牙关,抢收抢种促生产!”

台下男女老少全都仰着脑袋看着他,哪怕脸庞被晒得通红,也没人不耐烦,相反各个斗志昂扬满脸喜意。

大丰收,谁不高兴!

“徐书记,之前说给咱们大家放电影的话,还算数不?”

“对,放电影。”不少人点头附和。

“放!咱们副场长早就去问过了,咱们就借那最新的片子《红旗谱》!”

放映机说是县文化局淘汰下来的,其实也算是利益置换,宋今寒稍加修理,再配上柴油发电机,备上胶片幕布,就能自己放映,当然前提是你得会摆弄这些玩意。

许是丰收的喜悦,许是电影的诱惑,反正人人干劲十足,就连孩子们也都帮着绑垛子,比预计的早了一天半抢收完成。

看着入仓的粮食,大家都乐呵呵的,身上皮肤被晒的龟裂也没人在意,只催促着让放电影。

徐建民一挥手,放,肯定放!刚好国庆要来,他们场的丰收就是最好的贺礼!

太阳才落山,肖文书刚在高台上把幕布扯好,下面就摆满了凳子马扎,多是孩子在占位,人人都想往前排挤。

这个前脚才把凳子放好,转身就有人把自己的马扎换过去,争来抢去,这个不服,那个不乐意,不大功夫就打了起来。

肖文书只觉得心累,断不完的纠纷。

到最后那些孩子,甚至连大人也都端着碗,守在台下等着,边吸溜着吃饭,边拉家常,热闹的紧。

云汀兰知道人会多,本身对看电影也没啥兴趣,就想着到时去转一圈,凑个趣得了。毕竟这样的稀罕物,你没见过却不好奇,有点不正常。

天还早,两孩子的生物钟也没到,一个比一个精神,“咿咿呀呀”的拍小推车栏杆,表达想出去的意愿。

那就去吧!

只是看到扎成堆的人群,云汀兰还是一愣,人多也就算了,后排的人都站着看,个子高的人不受影响,个子但凡低点的人都看不到高台。

不过人家也有法子,踩着凳子看,于是外圈的人,一排高过一排。

反正云汀兰站在最外围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幕布,她正想对宋今寒说,回吧,在空间里用家庭影院看不比在这喂蚊子强。

“跟我来。”宋今寒把胖闺女往她怀里一放,把儿子夹在腋窝下,一手牵着她往小学去。

小学是红砖盖的平房,斜对着高台,角度有些偏,但在房顶也能看电影,一些扒着小学栅栏踮着脚看的人,也有样学样的爬上来。

“该死的冯兰池!就该把他抓了批斗了!”

“干·他,打倒土豪劣绅!”

“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

云汀兰:“……”

周围都是大家的愤慨声,这是看电影共情了!瞧这群情激愤的,她和宋今寒对视一眼,能怎么办?跟着喊吧!

反正这样的经历,云汀兰是不想有第二回,第二天放《马兰花开》时,桂花她们再来喊她去看电影,云汀兰只说,“你们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