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北大荒那些年( 一百零五)(1 / 2)

见谭大姐沉默,云汀兰又给递台阶,“您换个角度想,没有救人这回事,以赵建设平时的表现,您觉得,他有没有资格去上大学?”

有,就是觉得他是好同志,谭大姐才认为他不该接受好处,这是在腐蚀自己的思想。

“那不就得了,这样优秀的同志必须给他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让他去更大的舞台发光发热。再说了,他是因为救人才伤到身体的,对于这样的好同志,咱们团里领导是不是得给予一些照顾。”

“都说两害相权取其轻,那以您之见,是物质奖励见义勇为带来的影响不好呢?还是大家都冷漠自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较好呢?”

谭大姐嘴唇动了动,却没再说话。

宋今寒适时补充,“您说的情况我们也会重视,有奖必有惩,对于那些投机取巧,制造虚假见义勇为事迹的人,团里必然严惩,绝不姑息!”

对于刻意寻找见义勇为机会的人,只要结果是好的,完全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当然这些就不必再提了,免得这位老大姐又尥蹶子。

谭大姐的面色这才稍缓,心里明白,有些事不能强求,这代人呀,心思不如他们那代纯粹了!

宋今寒送谭大姐出门,云汀兰还听到他向谭大姐保证,一定会好好调查那三封信里的好人好事,绝不给人弄虚作假的机会。

屋内,徐建民点着云汀兰,“你呀,下次别那么莽,谭大姐也不容易,你们可能无法理解她的那种情怀,但要尊重……”

云汀兰:“……”

她觉得自己有点冤,她真的很尊重谭大姐,那些话,也挺委婉的呀,再说了,有些事你不挑明了,谭大姐只会当局者迷。

见俩孩子眼神懵懂,宋今寒给奕安奕宁讲了一个典故《子贡赎人》。

“春秋末期,鲁国有一道法令:如果鲁国人到别的国家去,看到同胞沦落为奴隶,只要能把人赎回来,助他们获得自由。那么,他回国以后呢,就可以从国君那里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他曾经就赎回一个奴隶,但他没有去索要补偿。他本身是一个商人,非常有钱,不缺那点补偿和报酬,还觉得去找国君索要补偿太麻烦。

但他的老师孔子却不赞成,批评道,‘你错了,你向国家索取赎金和报酬,并不会损害你的品行;相反,如果你不去,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去赎回那些奴隶。’

为什么?

因为子贡把自己放到一个道德制高点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是富豪,别人如果去索取报酬,就会有顾虑,担心别人指责他们,是为了索取报酬才去赎人。

于是子贡便去领取了赎金和报酬。再后来,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这个人获救后,送一头牛给子路,子路就愉快的收下了……”

奕安歪着头,心想,那个子贡就好比谭奶奶,重点不是“索要报酬”,而是子贡的行为无形中给了其他人压力,也变相的堵上后来那些受难者的生路。

他领了报酬,后来子路遇到溺水之人,也主动帮了人。这和团里给赵建设的见义勇为奖,是一个道理,就是希望大家也能多多学习见义勇为精神。

奕宁抬头看着她爸,“可谭奶奶说的也有道理,万一有人觉得有利可图,弄虚作假呢?”

云汀兰拍拍闺女的脑袋,说道:“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奖必有惩,不能因噎废食。但警惕一些人动机不纯,把见义勇为当做晋升的捷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这是大人的事,你们赶快睡觉吧。”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三件见义勇为,三件假。

前两件还好说,只是自导自演而已。

后一件,舍身救火……

“呵呵!”徐建民气的当场摔了茶缸,搪瓷杯在地上弹跳几次后滚到门口,他厉声斥责,“不能姑息!这样的害群之马,团里不留,那个真正救火的姑娘,小云你去看看。”

没问题,云汀兰点点头。

她带着人还没到村口,先与一辆破旧的牛车头碰头,上面贴着大红喜字,在皑皑白雪中格外显眼,车夫看到是军用卡车,赶紧把老牛往路边赶,好让路。

云汀兰随意扫眼牛车上的人。

应该是新娘,躺在牛车上,被被褥盖的严实,头上搭着红盖头。不知道是牛车颠的厉害,还是她自己扭动的,红盖头滑落,露出了她的口鼻。

一边完好,一边有伤,还是严重的烧伤,大红盖头还粘连着她脸上的死皮,竟是磨出了新的血脓。

不对!

“掉头,拦住那辆牛车。”云汀兰猛地回头,看向窗外远去的牛车,嘴里给司机下命令。

卡车去而复返,径直拦住去路,赶牛的人神色惊慌,扔下新娘就往路边的雪地里跑。

云汀兰掀开被子,躺着的姑娘被五花大绑,看到云汀兰,她嘴巴一翕一合地求救却发不出声音。

“院长,让小刘他们驾牛车送这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