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考场异常(1 / 2)

陈云右根据座号,走进了自己的考棚。

他将手中的考篮放在木桌上,取了笔墨出来,有条不紊的将准备工作做好。

约莫过了半刻钟的时间,考场内的锣声再次响起,“发卷!”

随着这一声令下,不多时,他也拿到了试卷。

府试与县试,主要是为了检测学子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

第一场,都是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摘录一段,要求先默写,再阐述其释义写出一篇杂文。

陈云右拿到试题,并不动笔。

他先是看了一眼试卷上的题目,这道题出自《孟子》中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能有坚定的心志和道德观念,这只有士人才能做到。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往往因为没有稳定的产业收入,也就难以保持持久的心志和道德操守。

孟子所提倡的“恒产”是从维护农民稳定地占有、使用土地的权益出发的。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王朝的更迭,大抵是因为土地最终被世家大族所侵占。

新朝初定,但整个王朝并不安稳,外有强敌环伺、北有北戎,南有南蛮在一旁虎视眈眈,今春又因着旱情,许多府县出现了灾情。

若是一个处理不好,则民心动荡,国家危矣。

出此题的目的应是想要安抚民心!

陈云右心中有了清晰的思路,便开始在草稿上疾书,阐述自己对题目的见解。

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字迹苍劲。

待洋洋洒洒地写完草稿,时间也恰好到了午时

这时,天上日头高悬,炽热的阳光透过考棚的缝隙,将狭小的空间照得如同蒸笼一般。

虽然只是四月中旬,但因今年天气异常,气温比往年更高些,让人感到闷热不适。

陈云右的身体本就比旁人弱,他也感受到考棚的闷热,便决定不再继续耗费心神答题。

他明白,此时他需要保持体力和良好的状态,待到下午正试答题时候,才不至于精神不济。

于是,他再次打开考篮,从中拿出装了水的竹筒,小口地喝了一口妻子为他准备的薄荷水。

这薄荷水不仅解暑,还可以提神,他喝了一口后,果然觉得心头的那股闷热消散不少。

考棚中传出喝水以及咀嚼的声音,其他考生也停止了作答,先休息,吃午食。

其中考场中的大部分学子,都是自己带了食物和水的,却亦有少部分考生只备了食物,没有带水。

一来担心竹筒撒漏,弄湿了考篮,另一方面考场中是提供水的,考场内便有一口井,考生只要向巡防的差役举手示意,差役们便给他们提供一碗水。

考生们借着吃饭时得功夫,也只是略略休息了会,略略放松混沌的大脑,便继续伏案答题。

异样,就是发生在下响的时候,考棚中的学子陆陆续续的往号厕跑。

一开始差役们并没有在意,这样的情形他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哪一年府试不会遇上几个吃坏肚子,或是太过紧张而拉肚子的?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跑号厕的考生数量逐渐增多,一开始差役们还以为是不是有人在搞鬼,想要趁机作弊。

可看着那些学子脸色惨白,大热天的额头上沁出的冷汗来看,很显然他们并不是装的。

差役们也察觉到了这件事的异常,吓的一个激灵,不敢隐瞒,连忙将这一情况,禀告给正在考场监察的知府大人。

“大人,不好了,考场里出事了。”巡查的差役急匆匆的与知府大人禀告。

知府大人原本正悠闲的喝着茶,待听到巡防差役的禀告后,捧在手中茶杯几乎停滞在空中。

他抬起头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射向差役压低声音斥责道:“慌慌张张成什么样子,发生了何事?”

差役不敢隐瞒,连忙将考场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告给知府大人。

待听到差役们的禀告后,知府大人腾的一下子,从座椅上站起,急切的问道:“现下有多少人出现这般情况了?”

差役略略想了下道:“光属下看着便有七八人之多。”

知府大人听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天下哪里有这般巧合的事情,便是每年府试有考生腹泻,也只有一两个,这同一时间段怎么出现这么多类似急症?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他要完。

府试这般重要的事情,若是出了这样的纰漏,怕是会被有心之人抓住以此攻讦于他,他是府试的主考官,少不得会得一个失职责之罪!

想到此他心中不安,当即起身往考场上去。

一番巡查下来,他的脸色不由铁青起来,那些闹腹泻的学子,分散在各个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