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排戏(1 / 2)

皇帝死后百日之内必须“遏密八音”,所谓的“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东西做的乐器都不能演奏。

乐器不能演奏,自然更不许唱戏。严格起来,所有带响的动静,都不能发出来。百日过后,叫做“半开国服”,演戏可以了,但各种打击乐器依旧不能使,凡是碰到有打击乐的地方,都由专人用嘴念出来。

哪个皇帝死了,他的儿孙们最急的也不是哭丧、服丧,而是抢位子、保位子。

只有无辜的老百姓才是最忠诚、最听话的。有些人连赖以维生的职业都得被迫停下来,何其不公平!

这些话,翁晓晓只能在心里念叨一下,不止她,谁也没能力打这个抱不平。

牢骚只是出口气,只有想想办法,帮这一家人度过难关才是有用的。

通过跟小胖虎聊天,翁晓晓知道现在经常上演的都是哪些戏曲,老生常谈了,没什么新意,上座率也不高。他们的收入很一般,只能保证不饿肚子。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天天练功,从不间断,从不歇息,结果却不尽人意。

尽管翁晓晓不喜欢戏曲,也不太懂,但听得出他们的唱功很不错的,尤其是文雯,胖虎的姐姐,唱大青衣的。

短时间能帮他们脱困的便只有新戏了,观众有兴趣,自然不愁赚不到钱。

理清思路之后,翁晓晓就开始誊写新编的那出戏,她都没来得及看一场演出呢,就逃出了京城,也不知道票房如何。

用了两天时间,翁晓晓把整出戏写了出来,趁着早晨文雯在家,便读给她听了一遍。

文雯听后很激动,好久没排演过新戏了,她喜欢这个戏里的小倩。

“翁晓,你跟我一起去趟戏院吧,你这新戏很好,只是我做不了主,也买不起这本子。”

“好的,文姐姐。”

爹摔伤了,翁晓便拿出了这台新戏,显然是要帮助他们的,文雯很感激这个小兄弟。

......

吃过早饭,翁晓晓就跟文雯去了戏院的后堂,见到了戏班的班主,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柳叔,这是我邻居翁晓,他写了一出新戏,我觉得很好,想请您看看,给点评一下。”

柳强抬眼看看翁晓晓,十几岁的小孩子写戏?闹着玩吗?

不过文雯现在是台柱子,她说不错,他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

接过来,有些随意地翻看了起来。

文雯见柳东家这样怠慢翁晓,有些不好意思,歉意地笑了笑,示意翁晓稍安勿躁。

翁晓晓自然是不着急的,这本子在京城都卖了出去,不可能在这里就不灵了,除非这人不识货。

这点自信还是有的,当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遇到不识货的也没办法。

柳强从漫不经心到正襟危坐,脸上随着剧情的变化,也是精彩纷呈。

单看这架势,翁晓心便安了,剩下的便是怎么谈这笔生意。

国丧之前,好好赚一笔钱,于所有人都有好处。

“翁公子,这本子真是太好了,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精彩的新戏。您一定卖给我,价钱咱们好商量。”

“柳班主,我今日跟文姐姐过来便是有诚意的。我跟文家比邻而居,文叔受伤,家计艰难,才写下了这出戏。因此,谈生意的前提,我希望文姐姐出演小倩一角,别的我不会多事。”

柳强笑笑,有这个要求,价钱就好谈多了。

“文雯是我戏班的台柱子,主角自然是她的,我也愿意捧她。翁公子以后有了新戏,还请多想着我们戏班。”

“柳班主,我从京城过来的,当今圣上有了年岁,排新戏可要抓紧时间。”

柳强听完,抬头看向翁晓,是他所想的那个意思吗?话是不敢问出口的。

“多谢公子提点,那我们就不来虚的了,您开个价吧。”

“我在京城卖了五十两,这边自然卖不起这个价钱,您看着给吧。”

柳强嘴角抽了抽,“翁公子,您大概也住了一段了,这边的生活水准跟京城没法比,这价钱自然也没法比。现在还不知道观众反响如何,排新戏前期投入大,衣服道具都是钱。我只能给您十两,可以吗?”

跟翁晓晓的预期差不多,为了赶时间,她也就不计较这些了。

“成交,就当交个朋友了。柳班主,今日就签契约吧。您早点排出来,早上新戏,早赚钱。”

“翁公子痛快,也借您吉言了。排戏的时候欢迎您来参观指导。”

翁晓晓摆摆手,她可不愿大热天的跑出来,又不是真懂戏,真爱戏,“柳班主客气,我是个外行,指导可不敢当。抓紧排戏吧,这是最要紧的。”

“是,是,一定用最短的时间把戏排出来。”

她记不清具体是几月份了,但就在这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