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儒家思想(1 / 3)

听完阿姆拉这番话后,廖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然后慢条斯理地回应道:“哈哈,原来如此。你来到此地寻求我的帮助,想要我出手助你恢复昔日八翼之时的恐怖实力,但实际上你内心深处最为在意的并非自己真正的实力强弱,而是旁人看待你时的眼光和态度。不过,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即便我真的如你所愿,帮你将受损的翅膀修复如初,甚至连你往昔的修为都一并复原,难道其他人就会因此忘记你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吗?他们难道就不会知晓你曾经是如此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吗?”

阿姆拉沉默了,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曾经的种种。她也曾深思过这个问题,但对自身修为与美貌的执着,尤其是对赫利俄斯的深仇大恨,让她无法再深入思考下去。此刻被廖廖突然问及,她竟有些茫然失措,不知该如何回答。

然而,廖廖并未就此罢休,他接着说道:“人言可畏啊!即便你做得尽善尽美,世人也难以忘却你的过去。那么,是否仍要纠结于此呢?归根结底,关键在于你自己内心的看法。倘若你心存芥蒂,无论未来你变得何等模样,修为臻至何种境界,那段往事都将如影随形,在你心头生根发芽。但若你能坦然面对,又何须费力去改变什么呢?”

阿姆拉听着廖廖的话,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思考着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或许,她真的应该放下过去的包袱,才能更好地前行……

看着阿姆拉跪坐在台下陷入沉思,廖廖并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闭上眼睛开始思考起来。他知道,要想成功地统治这块大陆,就必须找到一种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的思想体系。

最初,廖廖想到了《圣经》。毕竟,这本书在西方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根基。然而,当他仔细琢磨时,却发现自己对《圣经》的了解实在有限。尽管有光脑作为辅助工具,但《圣经》所涉及的教派繁多,每个教派对于经文的解释和理解都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导致了历史上无数次教派间的纷争和战乱。

更令廖廖担忧的是,《圣经》与西方神话之间紧密相连。而西方神话中的普世价值观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冲突。这使得廖廖心生疑虑:如果采用《圣经》作为统治思想,是否会引发不可预料的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经过深思熟虑,廖廖最终决定放弃《圣经》这个选项。

他明白,选择一种合适的思想来引领这个大陆并非易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确保其与本土文化相契合。

这里乃是盘古神族于另一浩瀚宇宙之中所开辟之全新天地,在此处唯有盘古可被尊奉为唯一神只,此地位无可撼动、毋庸置疑!于苍生大陆及仙界大陆之上,道家理念与道教文化蓬勃发展,并深深影响着众生;而在群妖大陆,则存在着独特的妖神体系。然而,这些均构筑于其强大的精神力量修炼法门之上。不仅如此,就人种与文化层面而言,它们皆源自同一根源。多数情况下,廖廖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唯有这片北方大陆与众不同。这里生活的天使族,他们竟然尚未拥有坚定的信仰!然而,这对于廖廖而言却是一件好事。毕竟,此刻这些天使族人唯一信任的便是天神。这种情况意味着他们对廖廖心怀敬畏之情,而这种畏惧正源于对其能力的忌惮。

廖廖之所以对赫利俄斯被同族烧死一事冷眼旁观,并不是因为他自我标榜为神明,而是由于赫利俄斯自称为神之后,企图构建起一个人神对峙的社会格局。如此一来,整个社会便充斥着各种对立面以及无法调和的矛盾,形成了极度不公的社会局面。可以说,正是这种扭曲的神话体系和社会架构注定了赫利俄斯必死无疑的命运。

而身为堂堂正正的华夏子民,廖廖对于东方神话传说之中那些存在于远古时期的诸位神只,内心充满了敬仰之情。这些远古大神们所展现出来的,乃是一种毫无保留的博爱情怀,这种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华夏思想当中博爱、奉献以及自我牺牲等崇高理念。

与此同时,这亦从侧面反映出,华夏民族对于那些拥有超凡脱俗能力之人或神只的深切期许。他们期望这些人或神只能够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并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人类的安全与福祉,进而构建起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理想社会格局。

廖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儒释道三教之中,选取儒教与儒家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北方大陆天使族的精神支柱。这里所说的"儒家"和"儒教"虽紧密相连,但又存在微妙差异。共同点在于皆围绕着"儒"展开,然而区别在于儒家更倾向于学术范畴,而儒教更多地涉及到文化信仰层面。

具体来说,儒教侧重于宗教信仰以及道德践行。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华夏古老的春秋时代,乃是华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宗教信仰体系之一。儒教特别推崇如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礼仪规范、正义、廉洁以及知耻等一系列道德准则,并高度关注个人修身养性以及社会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