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军区疗养院(1 / 3)

林立恒点了点头,“是有点事儿!”

“小郑,你还记得唐政委吗?”

郑谦怔住了一下,“干休所的唐政委?”

他肯定记得啊。

之前,郑谦还只是医疗保健专家组的成员,同时兼顾着干休所的老干部们的医疗保健工作。

他去干休所报到的时候,恰逢海西军区退下来的老政委唐裕发病,当时干休所的医生,以及时任南云市医疗保健专家小组副组长的程明丙,都给唐裕看过,效果不佳。

甚至,最后还跟郑谦打赌,认为唐裕老政委脉生结代,命不久矣。

但郑谦挺身而出,一副药就让唐裕老政委‘起死回生’。

也是这件事儿,程明丙请辞南云市医疗保健专家小组副组长。

而在唐裕老政委,以及海西军区的‘建议’下,郑谦则是顺理成章的提拔成了市医疗保健专家小组的副组长。

可以说,是这件事儿,促成了郑谦在仕途上的飞跃,直接跨过了副科,成了正科级的了。

后面这些年来,逢年过节,郑谦也都会给唐裕老政委打电话问好。

现在,林立恒忽然提起这个,倒是让郑谦有些意外。

“是啊!”

林立恒道,“小郑,你知道,我现在正在推进新的医政改革,虽然前期的阻力已经大大减少了,但是后面的工作落地,还是面临不小的困难!”

郑谦点了点头。

任何新政改革,都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

这不仅仅是对操行者的一个巨大考验,更是对其勇气的挑战。

林立恒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他完全可以按照前任李征留下来的路去走。

萧江和的百亿投资项目落地,这也是实打实的政绩,完全可以归功在林立恒的头上。

而新政改革,存在着颇大的风险。

且不说外部一些既得利益者阻挠,一旦失败,对于林立恒自己的名誉声望,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是林立恒却偏偏这么做了。

宁肯冒着失败,被问责的风险,也要寻求一条医政改革之路。

因为他知道,这条路,一旦走通。

对南云市的老百姓,甚至是对整个海西省,整个华夏的老百姓而言,都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两个难点的一个巨大进步。

郑谦从林立恒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担当。

也是因为这个,他才从最开始的淡漠,变成了现在乐于帮助了。

副市长赵昌浩的问题,就是郑谦给予林立恒推进医政改革的一个巨大的助力。

“林书记,你有什么打算?”郑谦知道,林立恒找自己肯定有事儿,所以,他就直接开口了。

“是这样的!”

林立恒顿了顿,道,“海西军区目前正打算在海西省的几个市考察,准备建一个疗养院!”

“这个疗养院的性质,和干休所类似,但是其规模要好于干休所,不仅是设施的配备,人员的构成,以及其他的各方面的相应条件,都要优于干休所!”

郑谦身在官场这么久,林立恒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哪能还听不明白呢?

林立恒这是打算在南云市建立起来一个疗养院,专门针对那些退休的老干部们的。

干休所说白了,还是条件太低了,很多干部退休后,都可以去,虽然也有限制,但是相对而言,局限性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这个疗养院就不同了。

他面对的是那些之前身居高位的大领导,大首长的退休养老!

这也是为何,林立恒一上来,就问郑谦还记不记得唐裕老政委的原因了。

其实,他这么问,也不是问郑谦还记不记得。

主要是想弄清楚,郑谦跟唐裕老政委这些年,还有没有联系关系怎么样。

如果光记得,而没有联系。

那今天这事儿,也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海西军区要选址修建的疗养院,主要是针对军区司令部的一些老首长退休养老的,涉及到的规格很高。

如果没有唐裕老政委这样身份地位的人出面斡旋的话,以南云市的各方面条件,相比较海西省其他的一些市,是很难拿到竞争优势的。

这也是林立恒今天来找郑谦的主要目的。

就是想要请郑谦,去见一见唐裕老政委,看看能不能把这件事儿给争取下来。

因为这件事儿,毕竟关系到一些方面不好曝光,所以林立恒才低调的来市纪委找郑谦,而没有直接让司机开车进去。

也才有了先前洪敬东的秘书周吉成拉开车门,见到林立恒端坐在车上的大乌龙事件。

郑谦点了点头。

“林书记,这件事儿,我知道了,过几天就是唐老七十五岁的生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