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京中事毕(1 / 3)

雄鸡一唱天下白

明己吃过早饭,便去了晋王府。待在京城,总有事情找上门来。

明己感觉自己这次醒来后,过得有些忙碌了。还是早点离开好。只要自己跑的快,事情就追不上。镇江悠闲日子才是生活。

到了晋王府,让朱?准备明日出发去镇江了。朱?欣然答应。他早就想离京了。

至于朱棣,让朱?去通知便是了。他倒不是想念镇江。只是喜欢躺在侯府悠哉悠哉。清净的生活。

从晋王府出来,便进宫去了。廖永忠的事情还得解决。

明己入宫后,便去了谨身殿等候老朱。老朱这会儿还在上朝。

明己在大殿里踱步,这次找老朱算是有一定私心了。想必老朱会给他面子。不过明己自己有些过意不去。

以往都是站在大明的角度。可以说是把自己放在了道德制高点。并无什么私心。虽说保下一名猛将是好事。可毕竟这人和汤府沾亲带故的……

明己走来走去,人在世俗中不可能不世故。明己也没了以往出尘的心境。

尤其在虚无梦境中沉沦两年。或许他自己都没发现。这次醒来后,他有些珍惜事物了。或者说更有人情味。

历生死来到大明,那时,他像是看透了一切。心境可谓麻木。对一切都是漠不关心。甚至不在乎。

随着时间变化,他在影响身边人。身边人也在影响他,汤和汤圆温暖了他,虎子护着他。皇后宠着他等等。

让麻木的他,再世为人。沉睡在虚无梦境两年。让他懂得了珍惜与不舍。对这个世界也开始走心了。可能这就是成长吧。

明己的变化悄无声息,他自己都没发现。原因无他。初来乍到的他像是一个大龄婴儿。还是内心有着成熟三观的婴儿。

因此与常人不同。成长对他而言就是在恢复。在这个时代,恢复的进度,并不会有惊艳之处。自然也就难以察觉。等积累多了,或许他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又活了一世。

大殿中踱步的明己。从来不是一个钻牛角尖的人。抛开亲戚关系。确认了廖永忠没做什么出格的事。保下他对大明有好处就行了。

日后若是做了什么就是他自己的命了。心境通明。明己也不纠结了。走到老朱的办公桌随意的拿出一封奏折

“这人有病吧!这是写奏折还是写作文啊!”

明己看了一眼通篇词藻堆砌,引经据典的开篇。忍不住感叹一声。不过也来了兴致,继续看了下去

看了万余字,明己都没看出这奏折主题是什么。用词也是华丽,语意晦涩。只能说这是一篇华章。有文化!

明己心里嘀咕,我都看不太懂。老朱那个泥腿子能看懂嘛?带着学习文化的兴趣,明己总算是看完了

“尼玛!这人是真有病啊!不就是五条工作建议嘛?五百字都绰绰有余!显着你有文化是吧!这人应该放翰林院啊。做什么侍郎啊!这不屈才了嘛!老朱日子不好过啊”

“哈哈,说得好!兔崽子知道咱辛苦了吧!”

老朱进来有一小会儿了。见明己看得认真。也没打扰。明己看奏折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当初学兵法的时候,就常常帮朱标看奏折。对此老朱也是默许的。

“这些文官喜欢卖弄。虚词失实,巧文乱真。咱也是厌恶的紧!”

“你是老板…皇帝。你给他们立规矩不就是了!”

听老朱抱怨,明己不以为意。你是老板。公司这么弄。报表怎么做。你定个规矩不就是了。

“哼!你以为咱不想啊!咱说一句,他们能说十句,百句!什么广开言路,什么文人气节。什么闭塞圣聪要尽忠啊。咱就是昏君。就他们是贤臣!”

古人还是多有文人傲骨的。死谏也是真敢干。有好人,当然也有博取清名之辈。大明一朝的铁头娃可是不少。

“老朱,你可真憋屈啊!换个方式不就好了。又不是不让他们说”

明己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销售也讲究效率。数据说话!整这些修饰词不胡闹嘛。快节奏的生活,谁有空读文章啊。

“嗯?给咱说说”

“朝政也应该讲效率。简洁明了。要切于实事才能有利大明。像这本词藻堆砌。说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的。不是耽误功夫嘛。一天能看多少?我要是你啊。非得揍他一顿不可!

我建议你规定奏折格式!直接说事就行了!言简意赅。就像这个,五条建议。直接一二三四五陈列就是了。说这么多废话!

虚词卖弄不实事求是的。直接开除就是了!想死让他去死好了。博清名之辈而已。没什么大用!”

“好!说的好!咱也不喜卖弄酸文之辈!标儿,这事你与吴琳商议!速速落实!”

“是,儿臣遵旨!”

朱标倒是很像老朱的行政秘书。明己都有些担心他不会真是累死的吧

“老朱,你怎么啥事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