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侯府议事(1 / 3)

有了想法,就要行动。

明己想要搅动扬州这滩死水。就得引进活水才行。首先得让本地百姓安居乐业。改善民生基础。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以明己的财力。让他们吃饱穿好不是问题。把商会直接搬过去也是不行。只是虚假的繁荣。并不长久。治理地方靠扶贫是不行的。

只有让百姓富裕起来。有自己的经济支柱。才是真正的繁荣。明己不屑用输血供养的方式。建设扬州这地方。不赚钱都有些丢人。

明己决定做一件事。便会追求极致。治理地方不同玩游戏,不能说干就干。得做些准备

明己在写策划书的同时,便让王五去请江南商业话事人沈荣。镇江厂长沈旺。

三天后,沈荣从江浙赶到侯府,明己也做好了策划书。

“沈老板,怎么愁眉苦脸的?”

明己见沈荣心情绪好像很低落。出声问道。

“王爷,沈荣愧对王爷信任!”

沈荣见明己问起。有些不好意思。沈秀负责出海。干的风生水起。他接管商会负责国内贸易。却是走起下坡路了

起初,靠着镇江商品物美价廉。市场还是很不错的。皇家商会也成了江南商道的龙头。也赚了不少

老朱改土,可不会商量沟通。江南本就是粮饷之地。大军威慑,强制改革。处死了大批地主财主。

余下的财主,失去了土地。钱财看得就更紧了。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是土地收租。传统观念就是吃土地饭。一些经商的也竞争不过商会。

失去了土地,也就没了经济来源。钱财也就埋起来了。消费能力下降。市面无钱可使。

百姓更是没有购买力。一两银子得用好几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多是自给自足。对钱财的需求倒也不大。

只是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盐一类的东西。而且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也比较普遍。

沈荣在地主手里赚不到钱,在百姓手里就更赚不到了。且江南百姓的赋税比较重。他想以物易物的交易都不行。

江南以前是张士诚的地盘。老朱上位后,有一层怪罪江南百姓支持张士诚的意思。赋税比较重。富裕的江南,百姓也无余粮。

“我没信过你啊!你愧疚什么?怎么回事说说吧?”

明己也有些纳闷,他怎么就愧疚我了?商会在他手里。明己并不关心盈利亏损。也就不知道商会面临的情况。

“王爷把商会交到在下,是对在下的信任。在下却把商会带入了窘境。如今在江南……”

沈荣把商会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报。明己也了解到商会如今的情况。总得来说就是,江南赚不到钱了。旗下的会员在各地也是如此。甚至还差上许多。

“这很正常。不能怪你。放心吧。我能解决”

这属于社会问题,不是他这个本地商人可以解决的。明己稍加思索,便想清楚了关键。小农经济也的确不利于商业。

钱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而且硬通货也不利于交易。社会形态明己暂时没办法解决。

改变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现状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社会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老朱的事情。

钱的事情就好解决了,他本就有意改币制。眼下社会需要,正好可以尝试着推行

“钱的事就不是事了!原本打算在过几年改币制,推纸币的。眼下就先弄出来,让商会先流通起来”

明己在筹备银行的时候,就在做准备了。让商会敛财就是为了储备保证金。从而替换金银。纸币最关键的问题便是防伪。

对此,明己也早有准备。印钞纸也早研制出来了。只是没有公开。明己采用的后世材料。

棉桨,亚麻纤维和木桨等混合制造的印钞纸。强度高,耐折性强,有一定的防水性。适合凹版印刷。远比银票使用的硬纸强太多。这样的工艺,别人也无法仿制。

化学院的道士也不是一无是处。氢氦锂铍硼没发现。荧光粉和绿矾油等东西还是弄出来了。

凹版印刷加化学防伪,钢印绶带。多重保障。材料和工艺领先这个时空近千年。明己可不信有人能仿制。除非这世上不止他一个倒霉蛋。

五年十年更换一波。也绝了投机分子的心思。与其担着风险,花大把时间金钱来作假。还不如进厂打工呢。

“王爷,皇上怕是……”

沈荣有些担心老朱的反应。改币制可不是一件小事。

“没事,我跟皇上提过了。再说现在只是试行。等做成了交给朝廷就是了。”

明己知道钱对国家的重要性。这东西被私人掌控太危险!他也答应送给老朱了。

“嗯,就先在商会和酒楼试行。你们拿多少纸币就得给多少金银!酒楼也是如此。

推荐客人存钱,纸币就先当是给客人存条凭信。他们拿着这些纸币可以在商会旗下的店铺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