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胡惟庸倒台(1 / 4)

明己在坤宁宫用过午膳,便回了汤府。下午王德送来了统兵的印信虎符。

正月初二,汤和去军中,亲自挑选两万军卒。御史中丞涂节入了皇宫,迫于压力,准备告发胡惟庸及陈宁谋逆。

老朱没有见他,涂节是胡惟庸同党,也是谋逆的主谋之一,上了老朱的死亡名单,想回头已经晚了。

明己去了晋王府拜年,朱?未归,明己不便久留。又去了曹国公府,李景隆叫了这么久的大哥,理应上门拜访。

李文忠不在京城,毕氏热情的接待了明己。在曹国公府吃过午饭,明己便回了汤府。

夜色降临,王德再次来到汤府,老朱知道胡惟庸这几日,要动手了。明己与胡惟庸有隙,提醒他这几日不要瞎溜达。

正月初三,明己隐秘调动麒麟军,分批入驻晋王府和汤府。派人通知了李景隆加强护卫。虎子只身前往镇江接郭英入京。

正月初四,明己带着郭英入京营点兵,住进了军营。

正月初五,无事。京中平静。

正月初六,胡惟庸上书老朱,称府中的井中冒出了甘泉,这是瑞象,请老朱光临参观指导工作。

谨身殿,老朱看着请柬出声说道

“来了!这封请柬可是让咱久等了啊!”

朱标在一旁劝阻:

“爹,你不能去!爹乃万金之躯,犯不着以身犯险!儿子知晓你想坐实谋逆,儿子愿代爹而行!”

朱标在老朱心里胜过自己,怎么可能让他去。老朱白了朱标一眼,觉得他不聪明了,太死板。出声说道

“去什么去?用那小王八蛋的话说,你是不是傻,明知是坑还去跳?”

朱标一愣,心里暗道:果然和小弟待久了容易无耻啊。爹的性子怎么可能会不去?欣喜的说道

“爹,你不去了?”

“咱知道他想杀了咱!咱就是好奇他能调动多少人罢了。”

老朱疑惑的说道,对大明的掌控力,他有着绝对的自信,

因此才会撤下胡惟庸周边的锦衣卫,想看看谁会和他同流合污。京城各处兵马均未调动。

皇帝随行的亲军护卫人数不少,胡惟庸想在府中诱杀老朱,得有足够的人马!老朱好奇他的人马从哪来的。

为了不让胡惟庸生疑,更多的是满足那颗傲气的好奇心,老朱大张旗鼓的出发了。

御驾刚出西华门,有一个叫云奇的内使,不知如何就知道了胡惟庸谋反的事情。骑马冲道拦驾。

事关老朱的安全,跑的是上气不接下气,见到老朱半天说不出话。老朱认为他冲撞圣驾,君前无礼,于是将其打的半死。

但云奇还是用手指着胡惟庸宅邸的方向,一直不肯收回来。老朱本就心有疑虑,随即登上城墙看向胡惟庸的宅邸。

发现在他的府中院里藏着很多带刀枪的武士。立刻摆驾回宫,派羽林卫逮捕胡惟庸。

羽林卫动作极快,胡惟庸被捕没掀起丝毫波澜。

正月初七,群臣上奏,群情激奋,积极发言,并且告发涂节。认为他是胡惟庸的主谋,眼见造反的事情不能成功,就告发了胡惟庸。

这个人必须杀掉,不杀无法惩戒那些奸猾小人。老朱下令处死胡惟庸、陈宁、涂节三人,立即执行。

整个胡惟庸案件,可谓相当迅速。胡惟庸所有的准备都在老朱的意料之中。

临死之前,老朱见了胡惟庸一面。两人均没多言,胡惟庸也没叫冤,只是说了一句:陛下,臣输了。

老朱给了他一个痛快。他心里一直知晓胡惟庸是一个有能力的权臣,对大明有功。

只是大明容不下丞相!胡惟庸的今天只能怪他贪慕权势。当然也离不开老朱在背后的推动。

正月初八,朝廷召开大朝会。明己也从军营被提了出来。他这几天一直在军中熟悉军事,连胡惟庸被捕也是汤和告诉他的。

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在奉天门前的广场站着。大朝会也称御门听政。

朝堂仪式走完,老朱霸气登场,明己还是第一次见帝王范十足的老朱。

回头看了看惶恐的百官,心里嘀咕:领导气场全靠员工多寡啊!我也是领上万兵马的人,怎么就没这逼格呢?

明己发牢骚时,老朱中气十足的开始了正式讲话,威严的声音笼罩着所有人。

“朕自登基以来,已有十三年,在此期间任用大臣,期望能够主明臣贤,治理天下。

因此立中书省用于文治,都督府用以武功。御史台负责朝廷纲纪。

可是,奸臣借着操持国家大权的机会,欺压群臣,罔顾法纪,持谋反之心,大肆朋党为奸,危害国家。

而且到了气焰熏天的地步。幸亏发现的早,将他们的阴谋扼杀。

因此,朕准备革除中书省,建六部,遵循古时六部之制……”

这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