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再启北伐(1 / 2)

皇宫,华盖殿。

信国公汤和、韩国公李善长、颍川侯傅友德、前军都督商焉、兵部尚书乐韶风等人汇聚一堂。

老朱再启北伐,与众人商定北伐之策。徐达坐镇北平大营,不在京中。

“此次北伐与以往不同,不再以杀伤残元有生力量为主,而是以分化瓦解为目的!”

老朱对众人表明了北伐的目的,接着指着地上的舆图。说道

“咱欲分兵三路,一路重兵,两路奇兵。

一路由沐英统陕西兵,渡黄河,经宁夏,越贺兰山奇兵突袭,剿灭脱火赤所部。此战不求扩大战果,以斩首为主!

一路由李文忠率领山西兵马出雁门关,经杀虎口,横渡大漠。伺机接敌,寻求别里不花所部决战!

两路奇兵,以剿灭贵族部落为主,突袭和林,将脱古思给咱带回来……

重兵由徐达为帅!汤和任左将军,傅友德任右将军!王弼等人为参将!

统率十万京师,辖制北平大宁等兵马,出居庸关,彻底击溃纳哈出所部……”

老朱讲述了大致方略,给出了框架。众人便开始议事,填充细节。

大明这些年发展迅猛,完全有能力支撑三线作战。

北元已被大明重创,元气尚未恢复。最大的势力则是位于辽东的纳哈出,军民逾二十万。

老朱的作战计划少不了明己的影子。老朱对明己异常信任,军权事关王朝安危。

留给朱标的人,老朱自然是要着重培养,为其铺路。因此才会执意要明己入陕西征讨脱火赤,想让明己在军中立足。

马皇后知道老朱是想让明己做朱标的李文忠,未来执掌五军都督府。

这也表明了老朱不会动明己,她也乐见其成,自然会替老朱说话。

明己很无奈,他并不喜欢战争,当然攻伐倭岛除外。便给老朱分析了局势换取在家躺平。

脱火赤部可战之兵仅万余人,剿灭他对明朝来说并非难事。

对大明和北元的全局态势而言,却是无关痛痒。没什么价值,双方仍会是你来我往的局面。

元昭宗病逝后,其弟脱古思帖木儿继位,继续与大明对峙。

太原和甘肃一带,经过历次北伐,元庭再无大举南下的能力,多是小股兵力袭扰。

大明出重兵扫荡没什么战略价值。盘踞东北金山附近的纳哈出,号称军民二十万。无疑是北元如今最大的势力。

若大明集结精锐之师将其击溃,对元庭致命一击。

元庭对各部落的掌控力将会降至冰点。此战得胜,元庭失去兵力和贵族部落约束四方,将无力统御各部,草原只能走向分化。

大明以后便不用在大举北伐,只需步步蚕食。收降同化小部落即可。

明己建议让老朱心动了,也改变老朱对北元的作战方略。不再以杀伤有生力量为主。

斩获不再是北伐的目的,而是分化同化。此战意在收复东北,和日后吞下北元之地做准备。

华盖殿众人多是久经沙场。统兵作战和制定作战计划的能力自然不用怀疑。很快便落实了老朱的计划,将初步框架搭建了起来。

沐英和李文忠二人擅使奇兵,是奔袭战和遭遇战的顶尖好手。此番以快打快,突袭和林由他二人挂帅,众人并无异议。

东北战场以稳为主,徐达是不二人选。众人也是心服口服。众人商议接近尾声,老朱出声说道:

“详细计划,大家下去尽快详实,咱要万无一失!兵部知会各部主将,做好出兵准备。

粮草供应,军械物资均有国策府统一调配。六部全力协同!若有怠者,斩!

五军都督…,汤和暂代五军都督,统兵练兵!备战北伐!

调冯胜前往嘉峪关,严防西域诸国。朱樉出兵甘宁,防范北元犯境……”

老朱分配任务,责任到人。众人也是齐声领命,不敢生有懈怠之心。

这便是开国之初的好处,文武一体。敢战且不畏战。办事效率极高,都是经过战场洗礼的或是为战争服务的,业务能力还在。

老朱对此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出声说道

“行了!都下去准备吧!对了,汤瘸子。此次北伐,将你孙子给咱带上!给他个前将军当当。”

想到明己,老朱自然不会真的把他放在京城。让汤和去说也是最为合适。

汤和闻言,一阵苦涩。武勋世家自然希望战场立功,战功便是立身之本。

明己是个另类,汤和也知晓明己的心意。拱手行礼,出声说道

“臣替孙儿谢过上位恩典,只是明己从未与元兵作战。不通战事,前将军一职,责任重大……”

“行了,不通战事?那王八蛋可是跟咱……,你啰嗦什么?这是咱的旨意,你照办就是了!”

不等汤和说完,老朱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