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北伐之战《一》(1 / 4)

大军抵达通州,进入北平大营休整,结束了枯燥的行军旅途。

三天后,汤和率军出营,奔喜峰口而去。蓝玉领兵三万,出松亭关,北伐之战正式打响。

午时,老朱亲率五万中军拔营,徐达伴驾而行。明己担任护军将军,统领一万羽林军跟在老朱身后。

后军两万由老朱的义子徐司马统领,负责保护粮草辎重,增兵救援。老朱对他也是异常信任。

奔赴战场的行军速度快上了不少。老朱的仪仗也裁减了,幢幡旌旗都未携带。独留代表皇帝出行的太常旗和帝王身份的皂纛旗。

“老朱是不是傻,哪有中军咬着先锋走的。咱们在通州等消息不就好了吗!”

出关后,明己在马上嘀咕着,正常情况下,应是蓝玉与北元先试探性的交手,中军再考虑是否拔营。

明己嘴上抱怨,心里却是谨慎了不少。离战场太近。敌军绕过前锋,袭击中军,那乐子可就大了。

“郭英,命麒麟军侦查营散出去,不必归营!羽林哨骑负责传递消息!半个时辰一报!”

“末将领命!”

郭英领命后,脱离队伍去执行军令了。

“老朱啊,都几十岁了,还这么调皮!真会作啊!”

明己在马上骂骂咧咧。事关老朱的安危,他不敢大意。换作他是北元将领,知道老朱冒进的话,肯定会来搞他一下。

老朱的动作,给了蓝玉不小的压力。先锋军抵达承德,得知中军开拔。

蓝玉顾不得休整,哨骑四出,斥候铺地。生怕因自己的疏忽,让元兵绕后。

行军速度也慢下了不少,蓝玉的作战风格是突袭猛进。先锋军放缓了速度,让蓝玉憋屈的不行。

老朱抵达承德后,给蓝玉去信询问前军为何凝滞不前,气的蓝玉差点抹脖子。

哨骑四出也给蓝玉带来了惊喜,庆州元军屯兵万余人。按作战计划,先锋军的目标攻取会州城。

权衡一番后,蓝玉决定轻骑突袭庆州。将步兵留守平泉,亲率五千骑兵突袭庆州。

趁夜袭杀,斩杀北元平章事果来,俘获其子不兰溪。杀敌三千,俘虏五千,缴获牛羊千余头,北伐首战告捷。

老朱也是异常高兴。夸赞一番后,要求蓝玉即刻攻取会州,中军不日便会开拔。

先锋军在平泉休整一日后,便朝着会州进军。蓝玉本就是一员猛将,加上老朱在后面看着,明军士气高涨,一路高歌猛进。

元兵不善守城,兵力不足野战也不是明军的对手。开始收缩兵力,撤出了会州。

蓝玉咬住元兵,一路穷追不舍。连克会州、高州、松州、富峪等地。

与元兵作战最大的难处不是他们善骑射,而是他们一旦消失,难以寻觅。

东北地区虽是平原,却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大小兴安岭和天山分布四周,限制了元兵的战略纵深。

汤和率兵进卢龙道,封锁元兵遁入漠南的道路。唯一的退路便是翻越大兴安岭,遁入呼伦贝尔高原。

明军也不会轻易放他们翻越高原,且北元现在的王庭就在贝尔湖一带,纳哈出只能应战。

明军气势如虹,纳哈出没有派兵增援。清楚决定胜负的战场,是他脚下的金山。分兵救援只能白白折损兵力。

蓝玉率三万人马,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元军收缩兵力,汇聚阜新一带,准备挫其锋芒!

明军连战连捷,老朱率领中军进驻大宁,修墙筑城,势将东北归于王化。

明己每天跟在老朱和徐达的身边,整理军报,传达将令,接受俘虏。老朱总能给明己找些事干,最后辛苦的总是郭英。

六月底,蓝玉率军入阜新。遭遇科尔沁左翼和土默特部袭扰。不得不减缓进军速度。

纳哈出也迎来了王庭的支援,北元吴王朵里只率领两万游骑兵抵达金山。

不顾纳哈出阻拦,亲率一万游骑兵支援阜新,欲将蓝玉所部埋骨辽河平原!

七月初,蓝玉率军与蒙元各部于水泉展开激战。蒙古各部合并一处,军民达五万之众。

蓝玉率领的先锋军是京师精锐战兵,军民混杂的元军,在他眼里就是乌合之众。

兵力悬殊,战力弥补。蓝玉亲率骑兵冲阵,主动发起进攻。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气势如虹。

加上蓝玉奋不顾身的冲阵,明军亦是悍不畏死的冲锋。元军人数的优势荡然无存,已呈颓败之势。

元军即将溃败之时,吴王朵里只率领一万游骑兵冲入战场。北元有了这支生力军,士气高涨。形势瞬间反转!

朵里只的到来气的蓝玉直骂娘。三万打五万,他只能全军压上。压根没有留存预备队。

援军来的人数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带来士气。本以苟延残喘的元军,这会儿士气达到了顶端。

哪怕明军尽是精锐,士气难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