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本草纲目(1 / 2)

凛冬长夜 柿餠 1135 字 7天前

“二弟,此话你并未说全 ,还是为兄帮你把剩下的话说下去吧。”

郑芝龙自然明白郑芝虎说的意思。

“首先,目前我军与杨家处于对峙状态,双方都无法正面开战,只能暗地里削弱对方,想要与对方决战,除非一方叛明,否则,双方都没有任何借口与对方决战。

其次,近段时间,大家也应该知道,每月都会有大量的流民和辽东的难民抵达笨港等地,笨港和安平堡周边的耕地环境,也不需要我多说,大家应该都明白,而且根据我军得到的最新情报,基隆港已经被杨家夺下,也就是说,如今整个东番岛都掌控在杨家手中。

最后,杨家能建造夹板船,只需要几年时间,杨家就能在海面上完全超越我郑家。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红夷到今日都没派遣大军前来,难道我郑家需要把身家性命都押在那些红夷身上,万一红夷大军没来,或是晚来几年,咱们能保证与红夷联手后,就可以击败杨家吗?谁能知道,到那时,杨家会拥有多少艘夹板船。”

郑芝龙叹了一口气,他能从李旦手中夺下李家的基业,让李旦的儿子成为傀儡,无不说明郑芝龙的手段和精明,如今东番岛只是名义上属于大明,实际上,大明根本就无从插手东番岛的任何事物。

东番岛有多大,能容纳多少人,郑芝龙心中比谁都清楚,要是郑家无法一口气吞下杨家的主力舰队,双方一旦对峙下去,比发育的话,郑家永远也比不上拥有整座东番岛的杨家。

“四弟,你今日出发,把这《本草纲目》送去笨港。”

郑芝龙拿起桌子上放着的一本书籍,并指着身后的几个大箱子说道。

“大哥,真就没有任何选择了吗?”

郑芝虎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有些事,早做总比晚做好。”

郑芝龙只是自顾自的说道。

“我明白了,大哥。”

郑芝凤接过《本草纲目》就转身离开了。

………………………………

翌日,笨港军营。

郑芝凤带着《本草纲目》见到了杨琮。

“这些书籍乃是我朝神医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是我大哥为杨将军专门搜集的,东番岛多瘴气和疾病,此医书能帮助贵军减少东番岛百姓的伤亡。”

郑芝凤恭敬的把书籍递给杨琮,随即就让人抬上来几个大箱子,箱子里装满了书籍。

一听是《本草纲目》,杨三生立马来了兴趣,走到那些大箱子前,随便打开一个箱子,拿出一本书籍翻看起来。

………………………………

李时珍(1518-1593),字东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 ,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家中世代行医,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开始编写《本草纲目》,时年三十四岁。

李时珍前后共读书八百余种,历时二十六年,经三次修改,于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一书,此书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南京出版。

《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验方一万一仟零九十六则,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共约一百九十万字。

………………………………

杨三生随手翻看的书籍正是记述水银的: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足不道,本草其可妄言栽。

看完书中的部分内容 ,杨三生满意的点了点头,但却依然说道。

“郑家的诚意还不够,想要收集此书并非难事,不过是需要花费些许时日,我杨家的条件不会变,郑将军可以回去了。”

“末将告辞。”

郑芝凤也没有继续说些什么,他也知道此书的分量不够,但这也表现出郑家的诚意。

等到郑芝凤离开后,杨三生立即让人把《本草纲目》带下去抄录,并且把书中的内容按照目录划分好,分别送到其他领地,以供当地的医师学习。

“父亲,孩儿觉得,郑家恐怕是真心服软。”

处理完《本草纲目》的事情,杨三生对着杨琮说道。

“是吗?既然如此,还需要让郑家把他们的家眷送到笨港吗?”

“当然需要,既然大家今后共进退,肯定需要多多亲近,彼此要是离得太远,不就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嘛。”

杨三生说完,突然嘿嘿笑着。

随即,杨琮也跟着笑了起来。

………………………………

中左所。

“大哥,书籍已经送到,但是杨家并不满意。”

郑芝凤一五一十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