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民生大于天(2 / 2)

,此时的街道与十多年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依旧是木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向远处排列。

工业时代虽然到来,但城市的变迁往往需要政府发挥建设作用,不然想靠居民自己改善居住条件显然不现实。

就如同二战时期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改革,可东京主要建筑物依旧是低矮的木制平房,给予李梅烧烤绝佳的机会一样。

此时大宋很富裕,今年财政收入可能会突破两亿。然而要把整个开封内城外城大改造,拆迁费简直是天价。

最直观的就是内城四十多个坊市,即便最外围的景福坊一套一百多平的普通二层住宅,价格也达到了一万多贯,越靠近皇宫,价格就越贵。

而这样的房子一个坊市有一百多间,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开封清明坊的场景,其中就有一百二十二间各种样式的房屋。

即便不算其它土地,只拆掉房屋建筑物,要动内城的一处坊市,朝廷需要补偿给百姓的拆迁费就需要多达一二百万贯以上。

若是再算上其它内城菜地、棚户、豪宅以及靠近皇城的高价值宅院,四十多个坊的补偿款简直就是无法想象。

粗略估计,拆迁款加上修建费用,把整个内城从木制房屋变成,花费估计得大宋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差不多两亿贯。

所以眼下也只能一步步来,先花钱把皇宫扩建,再一个坊市一个坊市地改造,不敢一步到位。

十一月下旬雪已经停了,街道干干净净,除了因持续不断的阴天,少有阳光照射而略显阴霾以外,倒是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街道两侧挂满了灯笼,人潮涌动,西市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其中甚至还有很多外国面孔,如中东客商。

“糖葫芦诶,好吃的糖葫芦。”

“烤豆腐,又香又嫩的烤豆腐,只要三文钱一块。”

“土豆子哦,刚出炉的土豆子,新鲜着呢。”

吆喝的声音传遍四方。

赵骏和范仲淹走在人群当中,边走边看。

“你多久没这么在街头走走了?”

赵骏问。

范仲淹听到他的话,略微皱眉,随后说道:“许有一两年了吧。”

“我也是。”

赵骏抬起头看向远处道:“感觉每天好像都很忙,忙着国家大事,忙着对付外部的敌人,都没时间好好陪陪妻儿,也没时间再把主要精力关注于民生。现在西夏灭了,辽国也快崩了,你不觉得一下子就放松许多了吗?”